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学术类)、四川省优秀高校学报,被《中国生物医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数十家国家权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主要反映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数学等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所载论文要求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先进性、客观性、实践性和逻辑性,并符合国家规范,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以及辅导基层医技术人员,都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066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501/R
邮发代号: 62-64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1958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168.00
杂志荣誉 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4-0668
- 国内刊号:51-1501/R
- 出版周期:季刊
- 期刊荣誉: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
- 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学术类)、四川省优秀高校学报,被《中国生物医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数十家国家权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主要反映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数学等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所载论文要求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先进性、客观性、实践性和逻辑性,并符合国家规范,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以及辅导基层医技术人员,都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撰稿要求
来稿中文一律使用宋体五号字体,英文一律使用 Times New Roman 五号字体,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1.标题
每篇来稿均要有中英文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应以简明、具体、确切的词语概括文章的要旨,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英文题名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英文题名中尽可能不用冠词。
2.作者及单位
来稿应介绍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的性别、出生年、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以便国家有关信息部门作统计。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论文署名一般不超过9名,署名顺序由作者自定 ,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工作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英文应与中文作者和单位对应,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全部大写,复姓应连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
3.摘要
实验性论文摘要为四要素式摘要,即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理论探讨、医家经验、综述为叙述形式的指示性摘要。中文摘要篇幅以200~5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4.关键词
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
5.引言
简明扼要地阐明研究的目的、意义,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 “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
6.正文
正文各部分都应简洁明了。层次标题一律用“1”,“1.1”,“1.1.1”等表示。层次序号后写明各层次标题,层次的数字序号顶格写。“1.1.1”层次空1个汉字接排标题。
实验研究论文的正文一般分为材料、方法、结果和讨论4部分;临床研究论文的正文一般分为临床资料、方法、结果和讨论4部分。
7.材料
指论文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药物、试剂、动植物和主要仪器。应写明药物及对照品来源、批号。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范名称,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涉及中成药的论文中处方需写出全部药物组成、主要制备工艺。写明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试剂的规格。
8.方法
实验研究类文稿的造模方法、实验方法原则上应有相关参考文献作为依据。临床研究类文稿,请尽量采用公认的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排除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并著录详细内容及参考文献出处,目前尚无公认的参考文献参考的,请注明自拟的原则及详细内容。
9.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0.图表
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只有1个表或1个图,仍用“表1”或“图1”表示。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时间t/min。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图注)置于图片之下,图题之上,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组图的图片上尽量不要标1、2、3……或A、B、C……。图和照片要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
11.统计学方法
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12.数字的用法
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引用古籍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
13.医学名词
以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 年版)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14.讨论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论文的新发现及对结果的分析、实验不足处,不重复引言及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避免不成熟的论断。
15.参考文献
应尽量引用近期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二次文献、待发表论文和说明书等。综述性论文近5年以内文献不少于80%。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参考文献使用原语种撰写。按照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书写,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对齐,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 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并用“-”隔开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 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 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示例:张××<4>15-17……; 张××<4>55……;张××<4>101-105……)。请勿使用尾注、软件等形式编辑参考文献。
责任者的著录:3人以下全部著录, 3人以上可只著录前3人,后加“ ,等 ”,外文用“ ,et al ”。责任者之间用“,”分隔。责任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著者的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姓全大写;如用中译名,可以只著录其姓。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影响因子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发文量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总被引频次
-
消异汤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形成的研究
目的:观察消异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炔诺酮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干预21d后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VEGF在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余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和VEGF(P<0.05)......
作者:郑燕;李雨璘;陈鲜;李宇轩;罗晓红 刊期: 2018- 02
-
从精神疾病脑非对称性变异论中医气机升降理论(二)
脑偏侧化加速了人类进化,但这种因环境压力所致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增加了人类对各种精神疾病的易感性,某些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非右利手率较正常右利手人群高.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大脑半球功能偏侧化的变异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抑郁发作时大脑半球活化平衡向右脑倾斜,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这一平衡则向左脑过度倾斜,并与躁狂、冲动、暴力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有关,而广泛性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则右半球过度活化......
作者:郑重;邹可;金荣疆;陈洪佩;兰蕾;杨从敏;白新刚;李佑柄;郭鸿 刊期: 2015- 02
-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阴道干涩症6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阴道干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临床入选60例病例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分别给予相应方药,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60例,痊愈21例;显效15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治疗后在消除、缓解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主症,改善阴道健康状态和萎缩指数变化等方面有较为明显变化.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阴道干......
作者:任爱玲 刊期: 2013- 02
-
更年归肾丸对雌性去势大鼠生殖内分泌、免疫功能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更年归肾丸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理,通过药理实验观察该方对雌性去势大鼠生殖内分泌、免疫功能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4月龄SD雌性大鼠(200g士20g)用手术去除卵巢后分为更年归肾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妇复春胶囊组,并与去势空白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除去势空白组外,分别灌药20d,然后处死全部大鼠,立即取血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
作者:吴克明;丁媛元;杨艳;彭成;谌婕;康建颖;封艳琴;孙莉 刊期: 2007- 01
-
《高氏医案》文献考察与学术思想探讨
《高氏医案》自问世以来,流传甚鲜,现仅存南京图书馆的清光绪抄本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抄本,本文将对该医案的文献考察及学术思想进行探讨.......
作者:王培荣;李政 刊期: 2015- 01
-
更年归肾丸对雌性去势大鼠神经递质和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更年归肾丸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理,通过药理实验观察该方对雌性去势大鼠神经递质、生殖内分泌及子宫的影响.方法:将3-4月龄SD雌性大鼠(200g±20g)用手术去除卵巢后分为更年归肾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妇复眷胶囊组,并与去势空白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除去势空白组外,分别灌药20d,然后处死全部大鼠,立即取血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珊);......
作者:吴克明;杨艳;丁媛元;彭成;金沈锐;徐晓娟;刘钺 刊期: 2007- 03
-
电针头穴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改善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电针头穴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为针灸临床提供可靠证据.方法:将纳入试验的9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针药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MSE量表和ADL-R量表检测.结果与结论:3个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均有效,但组间比较没有差异.药物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治疗VD患者前后相比对认知、记忆、运用和视空间......
作者:张虹;赵凌;朱蔓佳;方永江 刊期: 2006- 03
-
134例糖调节受损人群的中医体质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人群在糖调节受损中的比例及1年后糖尿病的转化率,探讨糖调节受损患者的体质特点,为中医早期“治未病”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糖调节受损病例共计134例,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1年后,随访受试者,并进行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统计不同体质受试者的DM年转化率.结果:134例IGR患者中,痰湿质患者所占比例大,随后依次为:阴虚质、湿热质、气虚......
作者:高泓;何宝明;高黝;杨鸿 刊期: 2013- 02
-
电子灸治疗仪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60例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艾灸治疗组和电子灸治疗仪对照组,2组各30例,均连续治疗4w,3次/w,共12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w、治疗4w,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评定总分WOMAC量表积分变化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治疗4w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组间......
作者:李亚楠;张彩荣;陈德春;阮志忠 刊期: 2017- 04
-
苓桂术甘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高脂血症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以喂饲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用苓桂术甘汤加味预防给药,观察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高脂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100(apoB10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含量和apoA1/apoB1......
作者:张琦;江泳;陈建杉 刊期: 2003- 03
动态资讯More >
- 1 人参广角汤热病临床运用经验
- 2 补肾活血方经直肠导入治疗112例肾虚血瘀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 3 内关穴治疗痛症的文献研究
- 4 三阴交、次髎穴为主治疗妇科肿瘤术后尿潴留40例临床观察
- 5 不同剂量H22肝癌细胞株对C57BL/6J小鼠原位肝癌造模的影响研究
- 6 双向电泳法分析树舌多糖GF对小鼠HepA癌细胞可溶性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 7 “运气时相”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初探
- 8 顽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附:140例病例报告
- 9 93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原因分析
- 10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44例中老年Colles骨折的效果观察
- 11 《伤寒论》学术义界辨析(四)
- 12 HPLC校正因子法测定牛蒡子提取物中总木脂素含量
- 13 赖氏“通元针法”结合中药治疗白细胞精子症1例
- 14 肝郁致精瘀对雄性大鼠ACP、E2、α-Glu的影响
- 15 面瘫一贴灵治疗神经性面瘫40例
- 16 改变入药形式后的青黛饮片急性毒性及抗炎作用研究
- 17 泻黄散加减方对小鼠镇痛、抗炎、胃功能方面的药效学研究
- 18 耐热运动颗粒对热适应+应激大鼠的保护作用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关系
- 19 浅析开心散在双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20 正交试验法优化美洲大蠊糖蛋白的提取工艺